第十章 儒家教育(求訂閱!)
關燈
小
中
大
當微子啟火急火燎地沖入王宮,一切已經塵埃落定。
帝乙咽氣了。
他本就到了人生的最後關頭,東夷大祭司的襲擊,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。
不過帝乙也不是暴斃的,他見到了大祭司的屍體,從聞仲和黃飛虎的口中,得知了全過程,然後在比幹和商容的見證下,定下了太子。
傳位壽王殷受德。
身為帝王,個人情感的偏向是一方面,更重要的還是大局。
原本他屬意微子啟,也是因為壽王七年昏迷,不理朝政,完全因為嫡子禮法,於國無益。
如今得知東夷人要魚死網破,只為了不讓占蔔中被大商所滅的未來發生,再看到兵家之道,自然再無二話,傳位於壽王。
整個過程快到極致,卻又在文武官員的見證下,合乎禮法,順理成章。
“不!不!”
於是乎,確定消息的微子啟只感到晴天霹靂,失魂落魄地癱倒在臺階下,許久講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。
而隨後趕到的微子衍也是面容巨變,卻努力沈住氣,入宮準備巴結新王。
哪怕卑躬屈膝,至少要得一片富饒的封地,確保下半生的奢華。
顧承根本懶得理會他們。
至始至終,這兩位就不在考慮範圍內,他的目光早已落在四方,那八百諸侯之上。
帝乙不算是一個特別出色的帝王,卻也是中規中矩,連他都明白諸侯勢大,威脅大商,可見如今的局勢已經十分緊張,堪稱一觸即發。
沒有中央集權,皇朝的力量其實是十分有限的,大商雖然名為天下之主,其實講白了,就是最大最強的諸侯,其後的八百諸侯表面臣服,實則虎視眈眈,對九鼎都有覬覦。
因此除了大商直接掌控的都城及附近千裏之地,其他諸侯的國土中,實質性的好處撈不到多少,掣肘倒是方方面面,勾心鬥角,無所不用其極。
顧承要整合人界之力,首要是削弱諸侯勢力,尤其是四大諸侯。
當然,天下大事向來要師出有名。
尋常時刻並無往來,好在新帝登基,八百諸侯都要面聖,四大諸侯也會齊至都城。
機會來了。
……
……
帝乙龍馭賓天,後事操辦,再加上新帝登基,準備過程整整數月。
各方諸侯聽聞帝乙駕崩,繼承大位的竟是昏睡七年的壽王,紛紛震動,卻也不敢怠慢,一時間各地隨處可見長長的奴仆隊伍,將華貴的馬車拱衛在中央,往沬邑而去。
八百諸侯啊!
或許不是每個諸侯都有強大的實力,有些諸侯的勢力範圍僅僅局限於一個縣村,但這種大事是必須到場的,且必須展現出身為威風。
於是乎,奴隸的數目和質量就成了關鍵。
顧承立於宮城墻頭,看似欣賞風景,實則俯瞰蒼茫大地,各方長長的車隊盡收眼底。
這裏涉及到一個問題,在這個時代,奴隸算作士兵嗎?
答案是,不算,但實際很難區分。
商朝正式的軍隊成分,士兵為平民,不是奴隸,但軍隊都是臨時征集的,難免良莠不齊,因此真正發生大戰,有戰鬥力的奴隸肯定會拿起武器,身體相對強健,平日裏就有訓練的奴隸,就被稱為戰奴。
偏偏奴隸完全屬於上層貴族的私有品,諸侯的兵力是有所限制的,奴隸數目卻不限,只要你能養得起,對於貴族而言,努力是保證權力的關鍵,可對於皇權而言,實在是禍害。
所以原本的命運軌跡中,紂王要解放奴隸,不是仁慈,僅僅是為了統治。
這和隋煬帝楊廣很像,做的事情都是有利於江山社稷的,可惜步子邁得大了。
任何一項制度是否進步,沒有絕對的標準,而要跟一定的歷史環境相結合。
在貴族世襲制尚未沒落,學術下移尚未發生的時代,貿然排斥貴族,解放奴隸,並非進步,反為禍階。
觸動底層階級的利益,還能派兵鎮壓,觸動上層利益,那必然被推翻。
因此要一步步來。
“殿下,朝陽軍舍已經建設完畢,各族均將十歲以下的子弟送入學習。”
此時後面腳步聲響起,聞仲上前稟告,眉宇間帶出喜色。
所謂軍舍,其實就是後世的軍校,建立在朝歌的朝陽山上。
在歷史上,商朝就設有軍校了,貴族的子弟會被送入其中,進行射、禦、舞(搏擊)等等領域的學習,也就是後世儒家六藝的簡陋版結合排兵布陣,籍此來統領軍隊,鎮壓奴隸反抗。
現在顧承傳下兵家之道,自然就要挑選人來學習。
大漢皇朝中,他開創天樞十二卷後,即刻傳遍天下,人人可學,普及民智,但現在的大商中,卻是將第一批學習人員,嚴格控制在沬邑內的貴族子弟中。
執行人是聞仲和比幹。
顧承甚至不放心黃飛虎和商容,將他們排除在外。
不是質疑忠誠,而是受限於家族的影響。
相比起來,聞仲孑然一人,無妻無子,比幹就是王室中人,才可托付重任。
“很好!”
顧承點了點頭,從懷中取出第二卷儒家之道,遞了過去。
武平亂世,文定江山,天樞十二卷中,即便是後來居上的墨家,受到的重視程度,終究還是不如治國齊家平天下的儒道。
顧承首選兵家之道,是知道王朝末年,首重兵力,沒有兵權在手,其他一切都是虛妄,再起儒家之道,則是為了江山穩固,讓大商王朝變得中央集權,名副其實。
聞仲接過儒家之書,心領神會:“臣不僅傳授兵法之道,更要教導他們為國為民,盡忠盡力!”
教育要從娃娃抓起。
洗腦也是。
這批現在的孩子,未來的貴族,才是制度改變的根基,至於他們的父輩祖輩,若是食古不化,自然要被淘汰。
顧承點點頭,突然問道:“西伯侯姬昌到了嗎?”
聞仲答道:“十日前已至,四大諸侯,他是最快來的。”
來得最快,不見得是忠心,還可能是野心與試探。
帝乙托付之時,曾言及四大諸侯的危害,聞仲第一個呼應,正是因為他也看出來了四大諸侯和大商是此消彼長的關系,無法真正的和平共存,此次登基大典,表面上是慶賀新的帝王繼位,實則也是一次試探。
如果大商強,則諸侯蟄伏,如果大商弱,那麽昔日成湯如何反的夏桀,今日就能再度上演。
顧承唇角微微一揚,關心起下一代來:“姬昌的兒子們可曾跟來?”
聞仲道:“只帶了長子伯邑考。”
“朝陽山對他敞開。”
“是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帝乙咽氣了。
他本就到了人生的最後關頭,東夷大祭司的襲擊,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。
不過帝乙也不是暴斃的,他見到了大祭司的屍體,從聞仲和黃飛虎的口中,得知了全過程,然後在比幹和商容的見證下,定下了太子。
傳位壽王殷受德。
身為帝王,個人情感的偏向是一方面,更重要的還是大局。
原本他屬意微子啟,也是因為壽王七年昏迷,不理朝政,完全因為嫡子禮法,於國無益。
如今得知東夷人要魚死網破,只為了不讓占蔔中被大商所滅的未來發生,再看到兵家之道,自然再無二話,傳位於壽王。
整個過程快到極致,卻又在文武官員的見證下,合乎禮法,順理成章。
“不!不!”
於是乎,確定消息的微子啟只感到晴天霹靂,失魂落魄地癱倒在臺階下,許久講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。
而隨後趕到的微子衍也是面容巨變,卻努力沈住氣,入宮準備巴結新王。
哪怕卑躬屈膝,至少要得一片富饒的封地,確保下半生的奢華。
顧承根本懶得理會他們。
至始至終,這兩位就不在考慮範圍內,他的目光早已落在四方,那八百諸侯之上。
帝乙不算是一個特別出色的帝王,卻也是中規中矩,連他都明白諸侯勢大,威脅大商,可見如今的局勢已經十分緊張,堪稱一觸即發。
沒有中央集權,皇朝的力量其實是十分有限的,大商雖然名為天下之主,其實講白了,就是最大最強的諸侯,其後的八百諸侯表面臣服,實則虎視眈眈,對九鼎都有覬覦。
因此除了大商直接掌控的都城及附近千裏之地,其他諸侯的國土中,實質性的好處撈不到多少,掣肘倒是方方面面,勾心鬥角,無所不用其極。
顧承要整合人界之力,首要是削弱諸侯勢力,尤其是四大諸侯。
當然,天下大事向來要師出有名。
尋常時刻並無往來,好在新帝登基,八百諸侯都要面聖,四大諸侯也會齊至都城。
機會來了。
……
……
帝乙龍馭賓天,後事操辦,再加上新帝登基,準備過程整整數月。
各方諸侯聽聞帝乙駕崩,繼承大位的竟是昏睡七年的壽王,紛紛震動,卻也不敢怠慢,一時間各地隨處可見長長的奴仆隊伍,將華貴的馬車拱衛在中央,往沬邑而去。
八百諸侯啊!
或許不是每個諸侯都有強大的實力,有些諸侯的勢力範圍僅僅局限於一個縣村,但這種大事是必須到場的,且必須展現出身為威風。
於是乎,奴隸的數目和質量就成了關鍵。
顧承立於宮城墻頭,看似欣賞風景,實則俯瞰蒼茫大地,各方長長的車隊盡收眼底。
這裏涉及到一個問題,在這個時代,奴隸算作士兵嗎?
答案是,不算,但實際很難區分。
商朝正式的軍隊成分,士兵為平民,不是奴隸,但軍隊都是臨時征集的,難免良莠不齊,因此真正發生大戰,有戰鬥力的奴隸肯定會拿起武器,身體相對強健,平日裏就有訓練的奴隸,就被稱為戰奴。
偏偏奴隸完全屬於上層貴族的私有品,諸侯的兵力是有所限制的,奴隸數目卻不限,只要你能養得起,對於貴族而言,努力是保證權力的關鍵,可對於皇權而言,實在是禍害。
所以原本的命運軌跡中,紂王要解放奴隸,不是仁慈,僅僅是為了統治。
這和隋煬帝楊廣很像,做的事情都是有利於江山社稷的,可惜步子邁得大了。
任何一項制度是否進步,沒有絕對的標準,而要跟一定的歷史環境相結合。
在貴族世襲制尚未沒落,學術下移尚未發生的時代,貿然排斥貴族,解放奴隸,並非進步,反為禍階。
觸動底層階級的利益,還能派兵鎮壓,觸動上層利益,那必然被推翻。
因此要一步步來。
“殿下,朝陽軍舍已經建設完畢,各族均將十歲以下的子弟送入學習。”
此時後面腳步聲響起,聞仲上前稟告,眉宇間帶出喜色。
所謂軍舍,其實就是後世的軍校,建立在朝歌的朝陽山上。
在歷史上,商朝就設有軍校了,貴族的子弟會被送入其中,進行射、禦、舞(搏擊)等等領域的學習,也就是後世儒家六藝的簡陋版結合排兵布陣,籍此來統領軍隊,鎮壓奴隸反抗。
現在顧承傳下兵家之道,自然就要挑選人來學習。
大漢皇朝中,他開創天樞十二卷後,即刻傳遍天下,人人可學,普及民智,但現在的大商中,卻是將第一批學習人員,嚴格控制在沬邑內的貴族子弟中。
執行人是聞仲和比幹。
顧承甚至不放心黃飛虎和商容,將他們排除在外。
不是質疑忠誠,而是受限於家族的影響。
相比起來,聞仲孑然一人,無妻無子,比幹就是王室中人,才可托付重任。
“很好!”
顧承點了點頭,從懷中取出第二卷儒家之道,遞了過去。
武平亂世,文定江山,天樞十二卷中,即便是後來居上的墨家,受到的重視程度,終究還是不如治國齊家平天下的儒道。
顧承首選兵家之道,是知道王朝末年,首重兵力,沒有兵權在手,其他一切都是虛妄,再起儒家之道,則是為了江山穩固,讓大商王朝變得中央集權,名副其實。
聞仲接過儒家之書,心領神會:“臣不僅傳授兵法之道,更要教導他們為國為民,盡忠盡力!”
教育要從娃娃抓起。
洗腦也是。
這批現在的孩子,未來的貴族,才是制度改變的根基,至於他們的父輩祖輩,若是食古不化,自然要被淘汰。
顧承點點頭,突然問道:“西伯侯姬昌到了嗎?”
聞仲答道:“十日前已至,四大諸侯,他是最快來的。”
來得最快,不見得是忠心,還可能是野心與試探。
帝乙托付之時,曾言及四大諸侯的危害,聞仲第一個呼應,正是因為他也看出來了四大諸侯和大商是此消彼長的關系,無法真正的和平共存,此次登基大典,表面上是慶賀新的帝王繼位,實則也是一次試探。
如果大商強,則諸侯蟄伏,如果大商弱,那麽昔日成湯如何反的夏桀,今日就能再度上演。
顧承唇角微微一揚,關心起下一代來:“姬昌的兒子們可曾跟來?”
聞仲道:“只帶了長子伯邑考。”
“朝陽山對他敞開。”
“是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